諮商室中,S漲紅著臉,不斷哽咽著。
「你覺得爸爸媽媽都不重視你,甚至連你生了孩子,沒有幫你帶孩子還把你趕出家門,讓你覺得很委屈、很難過…」
S點點頭,用力吸著鼻子,熱淚盈眶卻努力忍著不讓淚水流下來。連續三週的晤談,我發現S在諮商室中,不曾讓淚水掉下來。
我忍不住問他,「看你很難過的樣子,但我發現這幾次談下來,你都不會掉眼淚…」
「我不能哭,我已經帶給家人夠多的困擾了,哭讓我覺得我很沒有用,哭又不能解決問題…」
「誰跟你說哭沒有用呢?」
「小時候我有一次被同學欺負,哭著回家,我媽沒有安慰我,也沒有要幫我找同學算帳,他只跟我說,你就只會哭,沒路用的傢伙。之後我遇到什麼再難過的事,也都不哭了!」
「我得了憂鬱症之後,爸爸對我冷嘲熱諷,媽媽可能心裡不是那樣想,但是他說話總讓我覺得心理刺刺的,他跟我說你去看街上,比你苦的人多的是了,你為什麼不能堅強一點呢?」
「所以,媽媽說這些話讓你好自責,每當你難過的時候,你還花了更多力氣在責備自己,責備自己怎麼可以這麼軟弱…」
你也聽過類似的話嗎?
心情不好的時候找家人、朋友傾訴,但卻聽到這些回應:「不要想太多」、「別胡思亂想」、「你已經夠好命了!你去看看比你苦的人多的是了」、「哭有什麼用」、「你要堅強一點」等等的話,讓你開始學會不再掉眼淚,學會不再說自己心裡的話,也因為聽了這些話,你開始感到自責,責備自己的懦弱和不夠勇敢,那時候已經在受苦的自己,又花了更多的力氣罵自己,而感到更難受。久而久之,你開始學會假裝沒事,但心裡卻積著更多的情緒沒有出口。
可能聽我們傾訴的人很害怕,不知道如何承接他人的情緒,也可能害怕不知道要回應什麼,急著想幫人解決問題或安慰對方,所以就說了「過去就算了」、「不要想太多」這些句點的話,因為通常說了這些,傾訴者就不會再說下去了。
當你聽到「不要想太多」、「哭有什麼用」,可以如何幫助自己?
1.練習不要自責
當別人都在怪你的時候,幫自己一個忙——不要連你自己也開始怪自己。
當你發現自己在責備自己的負面情緒時,請跟自己說「我現在好難過,這是正常的」,給自己多一些時間,允許自己停留在難過中,不要急著走出來強顏歡笑,情緒的生成是自然而然、不是我們能控制的,負面情緒是正常的,不代表軟弱。
或許你會說,別人好像都不會那麼難過,或是難過那麼久,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生理機制、早期經驗、所遭遇的事件和都不相同,需要調適的時間本來就不同。
2.接納自己的情緒,和情緒和平相處
每一個情緒都是中立的,都有它存在的意義,但我們往往喜歡正面的情緒,排斥負向情緒。我們的文化從小就被教導男孩子不要哭,哭是軟弱的,或是對一個悲觀的人說你要樂觀啊、堅強一點,明天太陽還是會出來。
因為這樣,我的個案S對於哭泣有很強烈的罪惡感,當負面情緒出現時,我們急著趕快逃跑、假裝沒事,我們不允許自己展現負面情緒,但卻因此累積了更多的壓力。
3.宣洩情緒,找個好的傾聽者,完整的傾訴、盡情的哭
心理治療中,完形治療提到「未竟事物」這個概念以及對人的影響,當影像從背景中浮現,但並沒有完成解決時,便會在個人心中留存「未竟事物」,而造成不可預期的情緒經驗,像是怨恨、憤怒、痛苦、焦慮、哀傷、罪惡感等等。由於情緒未被充分的覺察,只能徘徊在背景中,所以會以許多方式在此時的生活中浮現,因而干擾與他人的有效接觸。[1]
如果你發現,某些小事會激起你強烈的情緒,勾起過往那些你以為已經忘記的事情,這可能就是你需要處理的「未竟事物」。
當一個人有機會完整的傾訴,盡情的哭,這就是療癒的開始,因為你跟你的情緒在一起了!
找一個願意聽自己好好說話、不批判、不急著安慰和給建議的人,好好的感受每個情緒的力量,開始活在當下,學習接納每一個情緒,不再責備自己的軟弱或哭泣,因為,只有在好好的軟弱和哭泣之後,你才真的學會勇敢和堅強。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的朋友,拿一張紙寫下來,和布娃娃聊聊,或尋求心理師的協助也是很好的選擇!
參考書目:
[1] 修慧蘭、鄭玄藏、余振民、王淳弘、楊旻鑫、彭瑞祥(譯)(2010)。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(第八版) (原作者:G. Corey)。台北:雙葉。(原著出版年:2009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