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九年級的小雨看起來總是眉頭深鎖。小雨的表情冷冷的,但有時候,說著說著就無聲地掉下淚來。問小雨什麼事情這麼難過,她也說不上來。

 

龐大的課業壓力

我從導師那裡得知小雨有很大的課業壓力。小雨總是拚命的讀書,每天晚自習回家後,寫作業、讀書到半夜一兩點才睡。小雨想把考卷上每一個題目、每一題作業都弄懂,所以拚命翻書,深怕自己漏了什麼。

有些同學晚上十點多會傳訊息,問小雨寫完作業了沒,說哪幾題不會寫。小雨很討厭朋友抄她的作業,但很怕沒有朋友的小雨,還是會把寫好的作業,拍照給同學。

小雨不只一次對我說︰「其實,我不知道身邊的朋友是真心想跟我做朋友,還是他們只是因為想抄我作業,才跟我做朋友?」

對此,小雨的媽媽非常生氣,她覺得那些同學根本就是占小雨便宜。他們抄別人的作業,自己就有更多時間可以念書、拚成績。

 

連在火車上都在寫自修

有時候,小雨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掉眼淚,但小雨很討厭別人關心自己,她覺得那樣顯得自己很脆弱,她不想被人看穿。小雨渴望有人能懂自己,卻又好強而壓抑。

小雨覺得自己並不是很聰明的人,原本她的成績大概在班上十名左右,但她希望自己能考上前三志願,於是九上開始拚命讀書。小雨的成績出現顯著的進步,半年內從5B進步到了2A3B,但小雨並沒有感到開心或放鬆。她好怕成績掉下去,於是花更多時間念書。

到了假日,媽媽擔心小雨一直都沒有好好休息、放鬆,媽媽總會提議去哪裡走走或逛大賣場。小雨無法放下課本,但媽媽又希望小雨一定要出門,小雨只好帶著課本和自修,坐在賣場的角落看書。出遊和畢業旅行時,也是如此。小雨連在阿里山小火車上都在寫自修。

媽媽拿小雨沒辦法,只能安慰自己至少有帶小雨出去透透氣了。

 

爸爸對小雨的指責與咆哮

小雨緊張、焦慮的時候會拔眉毛、拔頭髮。對此,小雨爸爸的反應很激烈。他很擔心小雨會禿頭,只要發現地上有一撮撮的頭髮,就對小雨咆哮,指責小雨不愛惜自己身體。面對爸爸的指責,小雨感到十分自責,卻又無法控制不拔頭髮。

媽媽每天幫小雨畫眉毛,還有編頭髮,幫小雨掩飾因為拔頭髮而參差不齊的地方。

在諮商室中,小雨不想談拔頭髮的事情,她在乎的是課業成績有沒有進步。

媽媽很擔心小雨的狀況,幾乎每週都打電話來問我小雨講了什麼。基於諮商保密原則,除非個案有傷害自己、傷害別人、違反法律的狀況,我需要幫小雨保密。我告訴媽媽,如果我把小雨的狀況都和她說,可能小雨就不會再信任我了,但需要讓媽媽知道的,我一定會講。

雖然看起來談了很多,但我總覺得小雨和我之間彷彿隔著一道牆。彼此客客氣氣的,有問有答,但卻又感覺很難進入她的內心世界。

談了幾次,小雨就說她已經好多了,不想再來,我後來才知道,小雨也很怕媽媽知道她的事情。她說媽媽總是很焦慮、緊張。原來,前幾次的她還在測試能不能信任我,她想確認我是否真的會為她保密。

 

母女相處上的惡性循環

小雨常跟我說︰「這件事情不能跟媽媽說。」小雨的媽媽也會打電話給我,跟我說︰「這件事情不能讓小雨知道是我跟你說的喔!」她們母女倆都很在意對方,但對彼此的關心,卻又不能明講,彷彿怕對方生氣似的。

小雨說,有些事情媽媽如果知道,會很激動,所以她不想說。媽媽曾對她大聲咆哮︰「我又沒有給你壓力,是你自己有問題,還想要隱瞞我!」小雨覺得很委屈,因此更不想要和媽媽說自己的事了。

但小雨越是不說,媽媽就越是擔心。小雨覺得媽媽的擔心是多餘的,媽媽就更常打電話給我,小雨就更覺得媽媽想打探她的隱私,形成了惡性循環。

不管是面對爸媽、課業,還是朋友,小雨總是倔強、好強而壓抑。

 

爸爸對媽媽的指責

其實,小雨媽媽已經有很大的改變,自從發現小雨對自己要求很高、拚命念書之後,媽媽就不會再叮嚀小雨要去念書,或問小雨成績,反而想方設法希望小雨能放鬆一些。

但只要小雨還會拔頭髮,爸爸就會指責媽媽不用上班,還沒有把孩子顧好,這讓媽媽無形之中承受很大的壓力,而轉嫁到小雨身上。

小雨爸媽對小雨的狀況,也有很大的歧見。媽媽希望小雨能好好放鬆,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;爸爸卻覺得「有壓力是正常的,誰念書沒有壓力?小雨想念書,就讓她念書,擔心那麼多幹麼」!

爸爸在意的是小雨拔頭髮的行為,因為頭髮禿一塊很醜,爺爺奶奶會叨唸爸爸沒有把孩子顧好。

可能因為小雨是獨生女,爸爸把所有期待都放在小雨身上。從小,小雨爸爸就一直被爺爺拿來和伯父比較。小雨爸爸永遠比不上伯父的成績,各自成家立業後,小雨的堂兄、堂姊成績都很好,爸爸希望小雨也能向他們看齊。

因為感覺到小雨媽媽承受很大的壓力,所以我邀請媽媽來談。

小雨媽媽聲淚俱下的表示,自己的哥哥小時候因為念資優班,課業壓力太大而跳樓自殺,她很怕個性好強又敏感的小雨也會生病。

原來是這樣啊!媽媽背負著原生家庭難以言喻的傷痛,再加上爸爸把自己在原生家庭「被比較」的焦慮投射到媽媽身上,媽媽身上背負著雙重的壓力。媽媽對小雨既心疼、擔心又生氣。小雨什麼都不肯說,也讓媽媽更是著急。媽媽和小雨的關係就更緊張了。

 

原生家庭的糾葛與影響

爸爸媽媽帶著他們原生家庭的議題,組成了新的家。對於小雨的問題,他們的擔心和期待自然也不同。有句話提到︰「夫妻躺在床上,其實不只兩個人,而是六個人」,也就是說,在這段婚姻裡,除了夫妻以外,還包含了夫妻雙方的父母。

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,從來就不容小覷。我們今天會長成這個樣子,絕不會是無緣無故變成這樣的。就像小雨,因為爸媽對自己問題的歧見,讓原本個性就倔強、固執的小雨,變得更習慣隱藏自己、假裝沒事。小雨不想再聽見父母為自己爭執,也不想讓父母再為她擔心。

那一根根被小雨拔掉的頭髮,彷彿拔掉了課業壓力,拔掉了小雨好強又倔強的面具,拔掉了爸爸的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,拔掉了媽媽的焦慮和傷痛,也拔掉了小雨默默承受父母為了自己更加失和的壓力。

這一年,小雨拔頭髮的狀況時好時壞,但她好像慢慢能信任我,至少有個安全的地方,可以讓小雨盡情抱怨,訴說任何她想說的事。

小雨如願的考上了心中的第二志願,小雨很開心,爸爸也很開心,媽媽彷彿也鬆了一口氣。


頭髮拔掉還會長回來的,只是每個人速度不同而已。

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愛與傷痛繼續往前走。願哪一天,愛能將傷痛包圍。

 

心理師想說︰

拔毛症(Trichotillomania)是一種精神疾病,盛行率大概是百分之一。個案通常面臨外在壓力,例如小雨面臨龐大的課業壓力及高自我要求。壓力引發焦慮的感受,使個案有拔毛的衝動,而拔毛能舒緩焦慮的感受,讓個案覺得比較放鬆。通常拔的地方有頭髮、眉毛、睫毛等。

個案可能會因為拔毛的行為,感到羞恥或羞愧,影響自尊心及人際關係,而想要掩飾拔毛的痕跡。因為拔毛症看起來跟真的禿頭不一樣,新、舊毛髮都有,且參差不齊。文中小雨媽媽就用編頭髮、畫眉毛的方式,幫小雨掩飾拔毛的痕跡,也有些人會戴帽子。另外,有些個案也會伴隨其他傷害自己的行為,例如摳皮膚、咬指甲等。

拔毛症的發病年齡大概是在兒童到青少年,以女性居多。時間可長可短,有些人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會自行緩解,但有些人可能拔了很多年,一遇到壓力源,就又復發了。

為什麼會出現拔毛症呢?通常拔毛是為了抒發壓力,而文中小雨的爸爸對小雨大吼,並沒有辦法幫助小雨改掉這個習慣,反而可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張。因此,家長可能會感到非常挫折且無力,因為好說歹說,孩子都不聽。若嚴重到外觀產生改變(像是頭髮嚴重的參差不齊),家長也可能被親友質疑沒有照顧好孩子而感到丟臉或自責,甚至更容易責備孩子。

 

父母、老師可以怎麼做︰

1.若情況嚴重,建議至精神科就醫︰若是兒童或青少年,可以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。醫師會評估需要藥物治療或是心理治療。

2.寫日記釐清壓力源︰請孩子記錄拔毛的時間、地點、拔毛前後的感受、想法、拔了多少等,以協助孩子釐清壓力源。

3.找到其他抒發壓力的方式︰協助孩子找到除了拔毛以外,可以抒發壓力的方式,例如找人訴說、運動、聽音樂等,也可以教導孩子深呼吸、練習肌肉放鬆等方式。

4.幫助孩子減緩拔毛頻率︰例如手上纏繞透氣膠帶,孩子在摸到毛髮時會有不同的感受,以提醒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,進而減少拔毛的衝動。

5.家人支持及陪伴︰試著理解孩子拔毛的行為不是故意的,是生病了,且面臨一些壓力,因此更需要家人的支持及陪伴,而非指責。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家人也會是陪伴孩子度過困境的重要力量。

 

 

未來Family分享本文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1169?utm_source=Facebook&utm_medium=MF_post&utm_campaign=2104211000&fbclid=IwAR07g8G87FRt0j3D7lbBikG1UdfrJULOo7JYga9CPvCAGM30eRUVRdXU0Bw

摘自【接住墜落的青少年-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,及他們不安的家庭】,好評熱銷中

博客來:https://reurl.cc/KxRb9j

金石堂:https://reurl.cc/KxRQ2g

誠品:https://reurl.cc/dVA2q2

讀冊:https://reurl.cc/OXnARg

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

arrow
arrow

    Yvonne宜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